[明明很努力,為什麼要說自己廢柴?]
為什麼這招從小用到大?
今天我在家研究幾位在fb走紅的微網紅或大網紅,注意到一個現象,有些人經常說自己是廢柴,什麼事都懶,最好都是別人張羅好,自己飯來張口﹑錢來伸手就好,可是偏偏我就看不出來呀!明明每天發文,一天還能發兩三篇,比我很勤勉時都要積極上五倍,還要睜眼說瞎話自己很懶﹑很廢?
這是什麼居心?
讀書時代,經常有同學一早來上學就嚷嚷昨天沒看書,抓著同學問考試範圍,以及借筆記。真的,起初我都以為他們真的沒看書,可是這些人都不可思議地考得很好,遠遠領先我們這些昨天死嗑書本的人!一次﹑兩次﹑三次……我們會有什麼反應?除了驚呼他們天資聰穎,就是打自己的腦袋說:
「怎麼這麼笨呀!」
畢業多年以後,我讀到一篇文章,是第一志願學校的學生寫的,提到相同情景,結論是這些人是騙人的,目的有二,一是擾亂軍心,降低其他同學的危機意識,整個人鬆懈下來,失去競爭的鬥志;二是想要別人稱讚他們聰明,不讀書也能考好,一定是一目十行﹑過目不忘,藉此把其他人給比下去。
因此我才知道,有人的成就感點數是靠這樣累積的。
後來我當媽媽,再度碰到同一個問題。兒子有天回來說,某某同學回家都在打電動,沒在讀書,可是不論哪一科大小考都考得好,自己一點都比不上,他覺得那個同學好聰明,是個天才,自己啥也比不上,天資不如人。有一陣子他很受影響,心裡挫折頗大,不想再努力讀書,因為努力也沒用,天資高低是天注定。
「你怎麼知道他打電動?」
「他說的呀!」
「他可能說謊。」
「他那麼聰明,不需要說謊。」
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理,以及好勝的心態,不知不覺造成別人對自我的負面認知,我得說,這種人滿討厭的!不過直到讀了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‧杜維克博士的理論,我就明白這種人未來都要自食惡果的,心裡平衡多了。杜維克將人分成兩種:
1. 擁有固定心態的人
以為天賦決定一切,擅長與否都取決於天生的資質,如果有件事不會做,就會說我天生不會做這件事,比如我天生不會數學﹑我天生不會體育等。所以他們很怕別人認為他們不聰明,就會有種天塌下來的挫敗感,這輩子無望啦,因為聰明是天生的,怎麼努力也沒用。
2. 擁有成長心態的人
這種人不在意天生是否聰明,而且認為不會的事去學了就會,一切都可以依靠後天的努力而進步。所以稱讚他們聰明,還不如說他們努力,會讓他們更滿意自己。當別人指出他們哪裡做不好時,也不會認為自己天生不擅長,反而會發現有成長的空間而感到具有挑戰性。
比較起來,相信天賦決定一切的人,熱愛競爭與比較,不過非常脆弱,只要說他一句「啊,原來你沒有我想的那般聰明」就足以擊垮他們。相對的,相信一切都可以靠努力的人,不與他人比較,他只跟自己比較,假使比昨天進步就會開心。長久下來,哪種人的學習多﹑成長高?答案當然是後者。
我看過不少很會讀書﹑考上好學校的人,後來表現平平,大都是畢業後就不再追求成長,以至於程度水準一直留在25歲那個年紀,被淘汰的機率極高。同時也看過不少當年不愛讀書﹑沒考上好學校的人,後來二三十年不斷精進,最後成就都遠遠超過考試成績好的同學。
天資,是過去完成式;努力,是現在進行式。比聰明沒啥了不起,那是父母生得好;比努力才叫了不起,那是自己用汗水掙來的。努力,是值得驕傲的事,不需要隱藏,更不需要視為可恥,大聲說出來吧!因為我們尊敬努力的人!
*** ***
免費斜槓講座【斜槓2.0必修課】課程報名:https://enstar.cc/Z6vcF
有任何課程問題可以加入我的Line@ ID:@ca141719
或點此直接加入: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bfj9781d
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:https://reurl.cc/jD2nn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洪雪珍最新著作《失業教我們的事:想吃雞腿,就別勉強啃雞肋》,各大書店有售,歡迎馬上網路訂購:
博客來:https://pse.is/38r6sl
城邦讀書花園https://pse.is/38a3h5
金石堂網路書店:https://pse.is/39u6gp
誠品網路書店:https://eslite.me/395zmf
Pchome:https://pse.is/38h6nl
圖:台灣最北端的富貴角燈塔